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汉语近义词辨析知识库构建研究
李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8 (1): 106-112.   DOI: 10.13209/j.0479-8023.2021.098
摘要723)   HTML    PDF(pc) (1047KB)(310)    收藏
现有近义词辨析词典往往忽略近义词的细微用法, 缺乏对近义词的句法分布、语义特征、组合限制及使用模板的细致描述。针对该问题, 基于真实语料, 以搭配为载体, 以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为手段, 构建了一个近义词辨析知识库, 为近义词提供用法和语境知识, 包括近义词的搭配词及搭配关系、搭配频率以及近义词在语料库中的句法分布信息、语义特征、语境中的例句等。该知识库用可视化方式呈现近义词的搭配词和近义词的句法、语义和用法知识, 表示更加直观, 对汉语二语学习者更友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干、湿大气环流模式中地表增温的经向分布及其机制
李娟, 夏炎, 杨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6 (1): 123-13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9.120
摘要885)   HTML    PDF(pc) (1068KB)(175)    收藏
使用耦合了平板海洋的三维大气环流模式, 探究理想条件下极地增温放大现象的产生机制。实验中关闭海冰和云的辐射效应, 固定地表反照率, 并将海洋经向热量输送设置为零。通过控制地表蒸发的有无, 模拟湿大气和干大气两种情形。模拟结果显示, CO2浓度加倍后, 湿大气环流模式中存在极地增温放大的现象, 而干大气环流模式中不存在这种现象。在干大气环流模式中, 地表增温幅度基本上不随纬度变化, 即均匀增温。湿大气环流模式中, CO2浓度加倍导致的直接辐射强迫和水汽反馈导致的辐射效应都是热带比极地更强, 唯一能够解释湿大气中极地增温放大原因的是从赤道向极地的大气能量传输增强。在干大气环流模式中, 从赤道向极地的热量输送及其变化比湿大气弱很多, 因此无法支持极地增温放大现象。干大气中的均匀增温是CO2的直接辐射强迫和普朗克效应相互竞争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 与水汽相关的经向热量输送是地球极地增温放大的关键因素, 而在基本上没有水汽的火星上, 可能不会出现极地增温放大现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居民出行链、出行方式与出发时间联合选择的交叉巢式Logit模型
杨励雅, 李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 (4): 722-73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66
摘要1196)   HTML19)    PDF(pc) (10110KB)(459)    收藏

为刻画出行链、出行方式与出发时间的联合选择行为, 选取出行耗时、出行费用及个人与家庭属性等作为效用变量, 以出行链选择子集合、出行方式选择子集合和出发时间选择子集合的组合作为模型的选择项, 构建基于广义极值(GEV)理论的交叉巢式Logit模型, 为方便对比, 同时构建3种结构的传统NL模型。利用2010年北京市居民工作出行的小样本调查数据, 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和检验, 并进行弹性分析, 分析效用变量的改变对备选方案选择概率的影响。参数估计结果表明, 交叉巢式Logit模型具有比NL模型更优的统计学特征, 并发现当效用变量改变时, 选择者最先变更其出发时间, 然后是出行方式, 最后才考虑改变其出行链结构。直接和交叉弹性分析表明, 与简单链的小汽车出行者相比, 复杂链的小汽车出行者对出行时间与出行费用的敏感性较低。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和评价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